“天下第一兵”程志强:受1700多位元首检阅结婚却让妹妹当新郎
时间: 2024-10-17 18:42:15 |   作者: 湿式球磨机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彩旗猎猎,礼炮轰鸣,中国人民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地接受中国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的检阅。

  这是一支神奇的队伍:他们经常高擎“八一”军旗,步履矫健,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地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迎四海宾客、送五洲朋友。

  原三军仪仗队大队长程志强就是这里面的佼佼者,他在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受到了1700多名外国元首的检阅,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14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他的肖像被编入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首页,被誉为“天下第一兵”。

  1955年,程志强出生于山西运城,他的父母都曾参过军,父亲和母亲的前夫都是第一批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两个人关系很好,当时父亲没有成家,母亲的前夫在前线时对他说:“老哥,你倒好,一人参战没有牵挂。我上前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老婆孩子可就交给你了!”

  后来母亲的前夫果然在战场上牺牲了,部队的首长知道这件事后,就把父亲从朝鲜战场上叫了回来,和程志强的母亲结了婚,这才有了程志强。

  运城是武圣关羽的故乡,受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影响,程志强从小就发奋上进。1973年,18岁的程志强高中毕业,他不仅入了党,还当上了公社团委副书记兼大队党支部书记。当年12月,他在父母的影响下,选择了参军入伍,并被分配到三军仪仗队,来到了北京。

  仪仗兵的训练非常辛苦,练站立、练正步、练操枪、练眼神、练表情,是他们的必修课。程志强训练非常刻苦,他练站立,练到两腿浮肿,晚上爬不上床;练正步,小腿绑上5公斤重的沙袋,一踢就是上百次;练眼神,他对着100瓦的灯光,一瞪就是几十分钟,常常是“两眼泪汪汪”:练嗓功,他在饭盒里冻上冰块,用丹田之气对着冰坨子哈,直到把冰坨子哈出个洞来……

  正是凭借着苦练,程志强练就了站4个小时纹丝不动、行注目礼5分钟不眨眼睛、踢正步每步都是75公分的硬功夫,在同年入伍的新兵中第一个参加了编队执行受阅任务,第一个被破格提拔为班长。此后他历任排长、副边长、连长等职,很快被提拔为仪仗队执行队长。

  1979年1月26日,程志强在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中,陪同外宾穿过长长的红地毯,他雄壮的气势、洪亮的声音、威武的形象使外国宾客们赞不绝口。

  同一时刻,在程志强的老家,一个奇特的婚礼吸引了众多乡邻:程志强的妹妹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之后,牵着嫂嫂进了洞房,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程志强早就和女友定下了婚期,但因为仪仗队的工作忙,婚礼不得不推迟了3次。这一次婚礼早在两个月以前就定了下来,但就在程志强买好车票准备回家时,仪仗队接到了迎接外宾的司礼任务。程志强考虑再三,觉得自身不在、临阵换将,不能确保司礼任务万无一失,他决定留下来。

  但已经改期3次的婚礼如果再次推迟举行,有违乡规民俗和父母的心愿,程志强才想出了让妹妹代替自己当新郎的办法。

  1984年,党中央、决定在广场举行国庆35周年大阅兵,这是新中国自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以来,时隔25年后再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

  毫无疑问,三军仪仗队是受阅部队的第一方队,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邱巍高将军亲自选定程志强为阅兵的军旗手,军旗手是整个受阅大军的排头兵,数十个方队、成千上万的受阅大军都要跟着军旗手的步伐前进,一定不可以出任何差错。

  程志强接受任务后,很快投入训练。当时的“八一”军旗旗杆是铝合金制作的,3.29米高,3.5厘米粗,7.5公斤重,加上旗帜的张力,一般人举不到10分钟就会感到胳膊发酸。更难的是,不管风力大小、风向如何变化,军旗手必须始终做到军姿绝对标准,步幅绝对准确,步速绝对均匀,走向绝对笔直。

  在9个月的强化训练中,程志强头顶烈日骄阳,面迎雷电暴雨,攥烂了3根旗杆,流出了成吨汗水,走完了一半的“长征”路,穿破了8双鞋底加厚1公分的特殊训练鞋……

  每天晚上,程志强都会骑着自行车到广场,反复熟悉阅兵路线。经过上百次的测量之后,他发现预定的743.25米阅兵线块方砖,如果用标准的正步走,这段距离要991步,8分33秒。他把这些数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阅兵当天,程志强作为整个阅兵方队的排头兵,以到位的动作、最佳的神情、准确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举旗受阅的任务,从此他“天下第一兵”的名声彻底叫响了。

  但此时程志强的妻子魏茜芳正在老家的田里收玉米。瓢泼大雨说下就下,魏茜芳在湿滑的道路上来来,不知摔了多少跤,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把6袋玉米弄回家。回家以后,她听邻居说在电视里看见程志强走过广场了,真是威风,她不禁潸然泪下。

  这一年,魏茜芳带着女儿来北京看病,她对程志强说:“跟你结婚5年,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要是死了,只求你给我买一条弹力裤。还有,不能亏待了咱闺女,她跟咱太苦了……”

  程志强听了以后,心里非常难受,她带着女儿来到了副食商场,女儿特别高兴,见了啥东西都想买,程志强满足了孩子的所有要求,竟花去了一个月的工资。

  “自从我们相爱,我就开始欠你。欠你花前月下,欠你新婚燕尔,欠你寂寞长夜,欠你苦累漫漫……”

  1993年8月,国家相关部门赋予三军仪仗队七运会开幕式表演的任务,时任大队长的程志强一人担负着组织国旗护卫队、会旗护卫队、红旗方队3个队繁重的任务,年近40的他每天要在操场曝晒10多个小时,非常辛苦。

  但就在开幕的前几天,大队政委刘海双收到了来自程志强老家的噩耗:程志强的父亲病逝了!刘海双心里非常纠结,按理说出了这么大的事,程志强是一定要回家的,但此时如果他回去了,全运会的仪仗表演就会受影响。刘海双考虑再三,还是把这一条消息告诉了程志强。

  程志强听到这一条消息后,眼泪不禁哗哗地流,刘海双刚想安慰他,他却主动说:“政委,你啥也别说了,我想好了,我不能回去……”

  刘海双也不禁流泪了,他命令部队集合,然后对大家说:“就在几个小时前,我们队伍中的一个的父亲去世了,可他不能回家尽孝……让我们为这位可敬的老人默哀三分钟!”

  程志强则昂起头,百感交集化作一句撕心裂肺的口令,部队又在他的号令下训练了起来。

  从军30多年来,程志强总共休假的时间只有59天,他从来就没和父母过一个团圆年,家里先后有4位亲人病故,他都没能回去。他全部的心血都凝聚到了人生的另一侧面:为共和国争光!

  有一次,非洲的某国元首来访,他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安排了5个身材高大的女侍卫跟在自己身后,直到检阅仪仗队前仍然寸步不离。此时程志强大步走了上去,向他大声报告:“总统阁下,中国人民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同时用眼神向他示意:在社会主义中国,您可以不带侍卫随意访问!

  这位元首深深地被程志强的口令和眼神震撼了,他朝身后挥挥手,侍卫们当即退了下去。事后,外交部礼宾司的领导称赞程志强处理得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三军仪仗队受命在政权交接仪式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程志强被任命为升国旗的总指挥。

  升国旗用一分钟时间,要与奏国歌相吻合,我国与英国经过谈判,规定在双方交接的零点零分零秒之前,归他们掌握,之后才是中国时间。程志强要保证在零点零分零秒国歌奏响时开始升旗,在国歌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6月22日,程志强带队开赴香港,和英军仪仗队、香港警方进行了多次合练、彩排。7月1日零时,在国歌响起的瞬间,中国的仪仗兵拉动旗绳,国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匀速上升,零时46秒,国旗上升到8.28米的旗杆顶端时,国歌最后一个音符正好同时结束,五星红旗从此高高飘扬在香港的上空!

  常年的艰苦训练,使程志强患上了下肢动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肾炎、咽炎、甲亢等多种疾病。但他却在疾病的折磨下,写下了40多万字的训练心得和体会,撰写了18篇论文,他总结出的《队列四步教学法》被全军部队和院校推广,他撰写的《队列训练通俗教学法》不仅被印成教材,还被拍成了军教片,成为了国庆50周年阅兵方队进行训练的经典教案。

  随着名气慢慢的变大,不少商家也把目光盯上了程志强,深圳有一家拥有亿万资产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寻找广告合作伙伴,他找到了程志强,许诺只要他与公司合作拍广告,就支付酬金100万,并为三军仪仗队兴建 一幢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但程志强听后却淡然地摇了摇头。

  老板感到很吃惊,他问:“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请提出来,我们私下里解决。”

  程志强却回答说:“意思只有一个,有损大队形象和声誉的事,我们一丁点也不干。”

  在平时的生活中,程志强坚持以情带兵,他对战士们体贴入微,战士穿马靴容易患脚气,他专门跑到河北三河市为战士们定做课间替换的凉鞋;战士们不爱吃炊事班腌制的咸菜,他就亲自到外面拜师学艺,学成以后再把手艺传给炊事班;他还先后帮200多名退伍的战士找到了工作。因为爱兵如子,程志强曾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有一次一位战士不愿意退伍,就让来队的父亲买了烟酒等礼品来到程志强家。当时只有魏茜芳在家,老人对魏茜芳说:“我是来看孩子的,感谢队长对孩子的帮助和培养。”说完就放下东西走了。魏茜芳反应过来,追到楼下时,已经找不到老人了。

  程志强知道此事后,让妻子一定要把礼物退回去,但妻子为难地说:“老人没有留下姓名,我们又不认识他,该怎么退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程志强和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编排了节目《击缶而歌》,参与演出的战士,都是他从全军各部队招来的,导演组负责编舞蹈,他负责管理和指挥。在他的严格要求和训练下,最终节目呈现的效果很好,震惊了全世界。

  在2009年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中,时任北京卫戍区副参谋长的程志强被任命为阅兵徒步方队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组织整个徒步方队的训练。他的女婿、三军仪仗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朱振华经过严格选拔后,成为三军仪仗队的军旗手,“翁婿”同为军旗手被传为佳话。

  程志强对女婿的要求很严格,经常给他“开小灶”,他对朱振华说:“军旗手代表着三军的形象,肩负着人民的期待,责任重大,咱们走一百步不偷半步懒,走一百米不松一口气!”

  在岳父的严格要求下,朱振华经常刻苦训练,最终做到了把不锈钢防磨旗杆握变了形。狂风中,他能够顶风举旗行进,稳稳地保持着标准前倾45度角,纹丝不动,最终完美地完成了阅兵时的受阅任务。

  如今已经66岁的程志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忙碌,他负责北京地区的民兵预备役、100多所大学和100多所中学的国防教育,经常对他们进行训练。他曾说过:“虽然我的仪仗生涯谢幕了,但人生永不会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