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强党建促增收富大众(两优一先典型)
时间: 2024-10-29 19:59:08 |   作者: 产品中心

 

  

  

强党建促增收富大众(两优一先典型)

  “有党支部带着咱们,做啥都定心!”琼林村72岁的珞巴族乡民亚加谈起村党支部,言语里满是骄傲。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是珞巴族聚居的边境村。近年来,琼林村党支部一直聚集脱贫攻坚和村庄复兴,环绕党建强边、工业富民,联合带领党员大众自觉做崇高国土看护者、美好家乡建设者,让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

  “旧西藏,咱们珞巴族不被答应到平地来日子,只能住在山里,吃不饱穿不暖,连像样的鞋子和衣服都没有。直到从山上搬下来,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已有50年党龄的亚加一边回想一边向记者倾诉,“在党的带领下,咱们珞巴公民完成了当家作主的希望。”

  米林县委安排部部长许登顺介绍,琼林村是一个边境村,施行整村搬家以来,先后出资7500万元,共搬家大众60户263人。

  “党和政府让咱们住进了新房子,治病、上学都有保证。给了这么好的方针,咱们更应该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说,为让大众完全脱节贫穷,党支部活跃引导大众投身生态旅游工业,在当地的南伊沟景区建立4个特征旅游服务产品售卖小组,5年为全村累计增收超50万元;依托南伊沟灵芝、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和多种野生菌类等林下资源,大众在家门口就能安稳增收。

  2020年,琼林村经济总收入达5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现在,琼林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宽阔亮堂的大房子,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日子。“这几年,日子发生了巨大变化。致富不忘,咱们珞巴公民一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达娃说。

  走进南伊沟最深处的天边草场,一座以“建我琼林,固我国门”为主题的赤色小牧屋分外夺目。曩昔,这里是珞巴族大众游猎的居处,现在是大众巡边放牧的“驿站”。

  老党员达约在巡边放牧路上据守了34年。他每到一个山顶,都用鹅卵石拼出夺目的“我国”二字。“近年来,大众的爱国守边认识越来越强,向达约学习的人也渐渐变得多。”达娃说,咱们要坚决看护国家疆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党恩、护家乡。现在,更多的琼林村党员、大众参加到固边守边中,顶风雨、越雪山、涉激流、住石洞,用脚步测量国土,以实际行动看护国土。

  “党员有必要起好带头作用,老大众看得见。”达娃说。2011年,达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安排党员走村入户慰劳困难大众,定时给孤寡老人家搞卫生。“我觉得从身边小事做起,大众更容易接受。现在乡民有事就喜爱找党支部做决定,找咱们党员协助。”达娃快乐地说,现在村里每年递送入党申请书的乡民渐渐的变多,咱们都觉得入党是一件特别荣耀的工作。

  现在的琼林新村,家家户户都会放置国旗,每位乡民都把自己当作崇高国土的看护者,自发承担起巡山守边的职责。

  “在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分,驻地部队帮咱们处理了织布机、毛线缺少问题,还聘请了老一辈织布技艺传承人手把手教咱们织布技巧,对咱们的协助太大了!”亚夏说。

  亚夏是土生土长的琼林村人,2014年起,她安排村里10名妇女用3年时间学习珞巴织布技术,在自家办起了“珞巴织布农牧民合作社”,带动全村38名妇女参加合作社,共同致富。2020年,琼林村党支部在驻地部队协助下,取得110万元扶持资金,建起新的织布工坊,添加织布设备,维护传承珞巴织布传统手工艺。

  近年来,琼林村党支部与驻地部队立异展开“五共五固”结对共建活动,对全村32个小牧屋做改造提高,把本来的木质国旗杆更换为不锈钢国旗杆,装备桌椅、药箱、雨衣雨鞋、手电筒等,将党员分组编入4个小牧屋党小组,推进党的建设更好展开。

  一起,军地党支部还签定共建协议,打造军地“党群之家”,展开“共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共守一方国土”等主题党日活动,推进党建资源共享、军地党员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