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674998789
地址:河南焦作·温县产业集聚区
在我国文字博物馆内,展出了三个特别的词汇,分别是“我国”“河南”“安阳”。
据我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跟着古文字文明遭到社会的重视添加,渐渐的变多的观众想要走近并了解数千年前的甲骨文。
我国文字博物馆安身本身定位,呼应广阔参观者提议,选取了上述六个字,用以独自阐释陈设。其间,“我国”一词取自于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我国”,而河南安阳这四个字的字形则来自甲骨文。
1963年,现存于我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何尊被发现。当考古学家除掉器物上掩盖的铜锈时,在其内底122个字的铭文中发现了“宅兹我国”四个字,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一个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铭文,记叙了文王授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严重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然后证明了前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前史的研讨和青铜器的断代,供给了重要的什物材料。
铭文还说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作为全国的中心,即“宅兹我国”的功劳。
我国闻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我国》一文中证明,“我国”一词至迟呈现在西周初年,现在所见到最早的依据,便是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余其宅兹我国”。这是“我国”二字,初次以词组的方式呈现。
讲解员介绍,“中”为象形字,其像旗杆上下有飘带的旗帜。在甲骨卜辞中有旗帜、中心等义,指一些范围内居中的方位。而“或”是“国”的本字,属会意字,始建于西周金文,表明以兵器护卫边境疆域之义。
三千多年前,一抔黄土封住了一件青铜器的光辉,而“我国”这个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字符,却不仅只被镌刻于方寸之间,还随前史文脉不断流动,永葆活力。
三千多年前,一抔黄土封住了一件青铜器的光辉,而“我国”这个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字符,却不仅只被镌刻于方寸之间,还随前史文脉不断流动,永葆活力。